嘉義太保市梅埔里梅子厝的保福宮廣場,面對廟的右側集會所申請整建,2011年10月4日到這裡看了一下現況。這個集會所除了村民休息聚會之外,最特別的就是提供給該地鑼鼓陣的集會之用。當地老人的說法是,這裡的鑼鼓陣好比內門的宋江陣,我們聽了也嚇了一跳,這麼重要的文化資財,怎麼聞所未聞。於是和老人要照片,他們卻說都沒拍照,剛見面也不方便再詢問,相信這裡是未來文化發展的寶庫。
梅厝是個客家聚落,到保福宮參觀才真正嚇了一跳,這裡祭祀的是補天的女媧。趕快看了一下沿革,原來隨鄭成功來台的祖先輩,在康熙年間在此地結社成莊,莊名為「梅仔厝」,後改為「梅埔村」。後因清廷腐敗,盜賊四起,又加上瘟疫流行,莊人於是請來白河鎮女媧娘娘廟,降乩滅災。災禍過後,深得村民信仰。現在的保安宮建於1972年,我們到的這一天,剛好村民陸續前來祭拜三太子生,讓我們見識民間信仰的根深蒂固。
 |
太保市梅厝保福宮 |
在台灣生活了大半輩子,雖然經常在外面拍片,有些地方還是絕對的陌生。應友人的邀請在2011年的9月10號到馬祖講一堂社區影像紀錄的課,這是第一次到馬祖。朋友安排我們住的地方,就在蔬菜公園旁。我們到的時間已經傍晚了,隔天一大早就聽見雞鳴,接著傳來蔬菜公園人們的交談聲和歡樂聲。我在樓上聽著,第一個印象就是感覺這裡比起我住的鄉下,更有無憂無慮、悠然自得的氣氛。旅程都還沒開始呢,光是耳裡聽的,就愉快了。
了不起的是,蔬菜公園居然在連江縣政府前,面積大約像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,意思就是如果總統府前是一片農地,就像馬祖的蔬菜公園一樣,提供土地供人民耕種作物,是個很好的主意。只是想歸想,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的事情,要是凱道改成凱稻就好了,這是告訴大家,農業的重要性,那是維持生命的根本,別把農事想得簡單了,對我來講,那才是高科技呢。
 |
馬祖南竿蔬菜公園 |
 |
蔬菜公園就在連江縣政府前 |
像我這樣一個外地人定居在客家庄,對於客家文化,特別是帶有字跡的紙張也有神格,必須要在敬字亭燒成灰,之後順著河回到天上這樣的習俗為之動容。每每看到敬字亭,心裡面由衷燃起無限的敬意。現在還能夠保存的敬字亭已不多見,我住的美濃地區也只有三座。2011年7月1日,我們走訪竹田二崙,請村長帶我們找到了棄置在檳榔園裡頭的敬聖(字)亭。二崙村曾經是竹田的行政中心,康熙初年建庄,因比頭崙庄來得晚些,因此得名。敬聖亭六角四層,原有大小兩座,兼具風水鎮煞功能,約莫是光緒年間興建,象徵著二崙文風鼎盛。故事看起來一切圓滿,可惜後代子孫人為肇禍,致使祖先蒙羞。1980年土地重劃,居然把大的給拆了。怪的是,拆的那天怪手工人直鬧肚子疼,所以小的就不敢拆了,可是卻又這樣留在私人的檳榔園裡。土地的主人也不知道該怎麼辦,又不敢動,政府也不理,就這樣靜靜的一邊守水口,一邊守著檳榔園,守著守著也變成斜塔了。光是這樣離奇的身世,就應該來這裡看看這座敬聖亭。要來得快點,地方上已開始重視古蹟,想把這座敬聖亭遷移至前面的伯公壇旁。當然可想而知,檳榔園的主人肯定是三條線,什麼跟什麼。不過主人應該也是愛鄉愛土,這種文化財也不適當就自己私了,不過可以考慮以出租的方式租給政府99年,玩玩不平等條約,當然伯公還得先同意,看看這個公道怎麼個還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