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

左營國訓中心水上芭蕾練習

定居在鄉下之後,不像以前到處出國到處跑,靜靜的待在一個地方,沒想到生活中仍是處處充滿驚奇。大學社團學長突然一通電話,邀我去左營國訓中心看看水上芭蕾的訓練。我其實也不明白怎麼一回事,但是對於到這個國家培養運動員的左營基地,有著很高的嚮往。其實年輕的時候,我的志願還不是做導演,而是想當個籃球教練。我雖然讀書的時候因為打球的關係,留下難以忘懷的快樂與記憶,但是嚴格來講除了身高體重不夠,球技也還不到國家級的級別。以這種從小就練球,努力這麼多年都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,可見得能代表國家的選手,平時所付出的苦力和天賦,值得運動員的敬佩與掌聲。左訓中心聽了大半輩子,卻從來沒有來過,感覺有機會進來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。2012年1月18日到的時候,中華民國水上芭蕾舞協會的施玉俊先生知道我們來自於客庄,馬上就請了她們當中的客家小女孩賴孟詩同學表演一段水上芭蕾。小女孩有一個夢想,希望幾年後有機會申請客委會的圓夢計畫,帶著水上芭蕾出國學習與表演。這還是第一次親眼看見水上芭蕾,一個非常適合東方人一圓奧運夢的競賽項目。
(作者注:本文的影片部份將刊登在我的另一個部落格「One Cut TV」)
左營國訓中心游泳池



水上芭蕾練習場地


賴孟詩同學表演水上芭蕾


水上芭蕾準備體能訓練

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

台中石崗土牛客家文化館

2012年的1月12日,因私人事情開車前往苗栗,在等待回嘉義老家的時候,和太太臨時前往石崗土牛文化館來看看場地,因為打算三月底在這裡辦活動。沒想到客家會館就在土牛國小旁邊巷子裡,2008年因為拍攝平埔族曾經到國小裡看土牛界碑,還不知道隔壁有一處客家會館和宗祠。入門的對面是土牛社區活動中心,旁邊是土地伯公,也是老人家買菜後聚集休息的地方。
步入劉氏宗祠感覺古樸盎然,我總覺得這種臨時的行程總是令人驚奇,除了地點深具特色之外,最主要還是心裡面從來沒有期待能看見什麼。依據館內的介紹,土牛劉氏開台祖劉文龍是廣東潮州大埔客家人,於康熙五十年,西元1711年到台灣。但是因為事業不順,往返了幾次。真正定居在石崗是乾隆二十四年,西元1759年,由他的次子劉永順帶著老妻和其他的兒子們,在石崗開設豆腐店。劉永順在兒子劉文進的幫助下,生意越來越好。劉文進並且在嘉慶二十一年拿到了貢生資格,更是興旺家門。整個宗祠劉屋基本上就是一個展覽館,後院有一棵很大的麵包樹,是休息的好地方。
土牛客家文物館入口巷弄

土牛客家文物館入口意象

土牛社區活動中心

土地伯公

黃連木

劉屋入門樓














右側廂房展館





劉屋後院麵包樹

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

彰化溪州鄉的客家聚落

彰化溪州鄉的總人口數約在三萬ㄧ千多人,其中客家人口的比例不到3%。比較明顯的客家聚落從西邊開始分別是溪厝村的廣東巷,約60戶;圳寮村陸軍路的下岸角,約30戶;西畔村廣ㄧ、廣二、廣三巷的九甲客家庄,約169戶;成功村的岸角聚落30戶。溪州鄉的客家移民史概分兩個階段,以廖姓為主的詔安客,清朝時期沿濁水溪遷入溪州;另外就是日治時期,因二林源成農場和溪州林本源糖廠的相繼設立,招募北部客家人來此地耕作與開墾。
2011年的7月5日,溪州鄉進行客庄資源調查,我們得此機會過來看看。岸角聚落還保有不少的舊式三合院和穿鑿屋。信仰中心是覆靈宮,相傳在民國41年的時候,徐家有一位婦人得病難以醫治,於是請來了頂寮庄鄭府的恩主公過來。隔年恩主公示意親自到岸角聚落保護居民;民國48年八七水災時恩主公顯靈退洪水,才有民國49年落成覆靈宮的事情。宮裡主神除了恩主公之外,另外就是孚佑帝君呂洞賓和司命真君灶神。
西畔村是溪州客家人密度較高的一區,我們首先參觀了位在廣三巷的社區長青會,這裡是一座公園裡的優雅涼亭,看起來特別的舒服,很難得沒有半個老人在這裡泡茶,想必都在家裡午睡或是田裡忙吧!接著到成功國小西畔分校走走,剛好是假日,看不到有任何人學校裡。看著牌匾寫著這裡是「客家傳統文化生活學園」以及「客語叮咚響」的布條,儼然就是客家氣息濃厚的地方。這種還沒有看到任何一位師生,就對這個學校產生莫大的敬意,值得教育界的人士思考一番。回來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全校師生加起來才40多個人,大約90%是來到溪州第四代的客家人,2005年獲得客委會補助成立「彰化縣客家傳統文化生活學園」,校內聘有客語薪傳師和武術教練,致力於客家傳統技藝和語言的保存。光看資料上學校的努力,就足以令人動容。

彰化溪州鄉成功村岸角巷徐姓人家


覆靈宮


彰化溪州鄉成功村岸角巷邱姓人家


西畔村社區長青會

成功國小西畔分校






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

彰化鹿港丁家古厝

2011年11月27日,停車在鹿港舊台糖火車站,信步沿著中山路走去,無意間看見了古樸的丁家大宅。我們原先只是被店面內保有古宅的風格給吸引住,很快的就知道這是一戶進士宅第。我自己每次看到進士第都會肅然起敬,因為從小我們就很驕傲祖父是清末最後一任的舉人,這種榮耀都可以感染家族百年,更何況是進士。丁家的進士是壽泉公,光緒六年,西元1880年的進士。他的祖父叫做丁樸實,道光五年1825年從泉州移居鹿港做生意。丁家大宅在日治時期道路拓寬中,臨馬路的宅第改成兩樓洋房。我們來的時候,臨中山路的宅所分成三個店面出租給店家。就算是其中一家的泡沫紅茶店,也是古意盎然。真正精彩的地方就是後頭,這是三進兩院的大宅,我看著有人跨過門檻,感覺像是回到古時的趣味。旅行有意思的地方大概就是從實景中增添無限的想像吧!
光緒年間進士丁壽泉

丁家古厝臨中山路洋樓店面


承租丁家的店面

承租丁家的店面

承租丁家的店面

承租丁家的店面

丁家第一進宅第

丁家第一進宅第

丁家第一進宅第

丁家第一進遠望正廳

丁家正廳

丁家祖先牌位

丁家古井

丁家後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