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

美濃廣興庄三山國王廟的小吃店

住到美濃之後,先是住在南隆ㄧ帶,一直到一年半前才搬到九芎林。九芎林是現在廣林的舊稱,隔壁的廣興舊的稱呼是竹頭背。我們也是經常在外面吃,卻忽略了離我們很近的三山國王廟的小吃店。在高屏一帶,如果碰到在廟裡吃東西都覺得很特別。廣義來講這家小吃店是貼著廟,又有桌子擺在廟裡,已經算是在廟裡吃東西了。美濃地區這是最大一座三山國王廟,位在廣興庄。這個庄以前出過進士,現在也是人才興旺。三山國王廟的由來據說是一位郭姓先祖隨鄭成功來台,他隨身帶著三山國王的金身護駕。乾隆二年傳至郭發金先生,定居廣興庄。由於奉祀在郭家祖堂的國王金身護佑庄民,有求必應,於是在民國前一年,由庄民合資購地建壇,地點就是現在這個位置。我們現在看到的樣貌是在1966年底動工改建,費時兩年完成。這些跟小吃店有什麼關係?這就各憑心證了,如果記得先來磕一下頭,再去解決民生問題,是比較有禮貌些。這個店沒有店名、沒有地址,面對廟的右手是廣興社區活動中心,左手邊是小吃店,而小吃店的對面則是一家帶有法國殖民色彩的老建築商行。我們也是大概在2個月前才赫然想起有這家店,結果印象好極了,我這個特別愛吃麵的人,沒想到這裡居然有這麼好的手藝。今天2012年4月29日,我們過來吃午飯都快要2點了,平時店裡的喧譁印象今天是看不見的,看見老闆和夥計都在店裡開始午睡。還好我們一到,後面的客人一個接著一個的要外帶,我們才覺得剛剛打擾老闆的休息,少了點罪惡感。

廣興庄三山國王廟


廣興活動中心

小吃店對面的商店

三山國王廟旁的小吃店




陽春麵

A菜

虱目魚

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

超級雜草連根拔除的方法

住到鄉下之後,因為什麼都不會做,所以通常家裡種田,我就只能做做除草的簡單工作。不過這種看起來簡單的事,卻ㄧ點也不簡單,原因是反正怎麼除都比不上野草快速生長的速度。我以前還真的就以為,拔草要連根拔除,所以真以為用力拔草,把草整株拔起來就算是連根拔除了。一個多月前,因為鄰居帶了地瓜葉的苗,開始學習如何種菜。剛開始也是使用鋤頭,把雜草挖起來,就以為是連根拔除了。最近剛好要種一些玉米和蘆筍,就用鋤頭翻土整地。連日的下雨,這兩天被雨水稍微清理,雜草露出真正的根部。昨天太太在園子裡撿根,我還渾然不知。今天是2012年4月28日,早上我也去園子幫忙,慢慢的才體會出,原來這種雜草的根部是一個黑色略扁的長圓形,應該就是雜草的種,像是一個薯。從這裡生長出四散的莖藤,讓雜草冒出地面,密密麻麻。這種雜草應該有學名,可能屬於莎草科,但是我太太的妹妹說,大約在二年前她為了找這種雜草的根,曾經順著小根藤下挖一公尺深,都還有細根,所以她就叫這種雜草「十八層地獄」;而我太太的弟弟乾脆就叫它「超級雜草」,名字取的都很傳神。我今天用圓鍬開挖的結果,看起來就是一個圓鍬的深度。至於如何防治,我查了一下網路資料,都是說無法對付,必須使用農藥,大概就是超級農藥吧!每每看到專家的建議,對我這個真實住在鄉下的人,總感到身體起一種很不舒服的雞皮疙瘩,到底這些專家是賣知識的,還是賣藥的,我總覺得他們想消滅農村。我自己總是越來越認為,聽太太的話就對了,她就說過,這些都是人類懶惰的結果。我們的策略就是有空就把根撿一撿,能做多少算多少。不過今天我太太要我去參加住在農村的先修班,或者說是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教別人,到農村生活前應該先上一些課程。我把玩著這個剛認識的雜草根,才覺得要歸根究底,斬草除根,還真是嘴上說說而已,我連基本的根都不認識了,還只是一個表面行事的老小子。不知道哪裡有這種先修班的課,難道只有大自然有教室嗎!
黑色薯頭為雜草根

黑色薯頭為雜草根

雜草根

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

美濃美中路上的早餐店

大概是昨天看到所拍的影像當中,自己不小心入了鏡,別人大概是從鏡頭當中越看自己肯定越滿意,我卻幾乎都是越看自己越難過。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小時候瘦不是瘦,很難接受自己和減肥有什麼關連。不過事實就是事實,學著解決問題還是比較實在。所以這樣,昨天晚上就在想早點起來,騎腳踏車運動,順便到美濃鎮上去吃早餐。因為我們很想吃的這家早餐店通常賣到9點就收攤了,平常閒雲野鶴過慣了,等我們慢慢起來再去鎮上,大概每次都只有趕在打烊的前一刻才會到。我特別喜歡這種每天只做一定的份量,賣完就收收回去休息的店家。說起來這家店也只是個30歲小女生經營的店面。我也特別的喜歡這種沒店名、沒價目表和沒有門牌號碼的地方。今天2012年3月18日,我特別問了一下老闆,她說這裡應該是美中路53號,號碼還是借隔壁再隔壁的號碼門牌。店門口就寫了一個「早餐」,也不囉唆。我想了一想,美中路就是美濃通中壇的意思,而且嚴格來講,美濃其實就只有這麼一條街稱得上商業街,意思就是來美濃玩,只有在這裡才看得到人。其他的人不是在學校、要不就在廟裡、田裡,要嗎就在家裡睡覺。我們有一段時間沒來了,進門就看到老闆的告示,說原物料上漲,不得不漲價。不過這其實不用擔心,原來的早點都是以5塊錢計價,像是包子、豆漿等等。漲價後端上來的包子,我們都笑了,因為包子變大了,以前要吃兩個包子才有飽足感,現在一個就夠了。另外要推薦的是原味蛋餅,很難得毫不油膩,弄不明白這裡重口味的地方,怎麼會是在地人的早餐。

(作者註記:本店已暫時歇業)
美濃沒店名沒門牌沒價目表的早餐店


煎餃與蘿蔔糕

豆漿

包子與粽子

變大的包子

木瓜粄

木瓜粄

蛋餅

蛋餅

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

美濃中壇馬來西亞肉骨茶餐館的最後一天

有時候來到一個地方,介紹了一個感覺不錯的餐廳,很希望大家也能夠有機會過來走走。但是說實在的,實在不知道ㄧ家店面過一陣子還在不在,所以我會特別註記日期,大家可以參考日期自行判斷。2012年4月14日中午,我們正在等太太的朋友參加二鐵比賽後,要過來九芎林拿粽子,據說是他小時候的味道,我們幫忙代訂了30個。可能就在等待中,反而沒接到鄰居夫婦的連環call。後來才知道因為中壇的馬來西亞肉骨茶是最後一天營業了,鄰居夫婦要我們過去,老闆請客。後來陰錯陽差,把這群太太的高雄朋友,包括9個大人和9個小孩全都帶去了。老闆原先只邀請鄰居夫妻的,還說來的太少,沒想到我們一夥20個人就把店面給擠滿了。老闆說了也好,熱鬧一些,最後是老闆慷慨的請客。
故事是說這位老闆被台電派駐馬來西亞20多年,娶了現在的老闆娘,她是東馬亞的華人。老闆娘說她沒學過手藝,我因為熱愛肉骨茶,還算經常來吃,可見老闆娘對料理一事很有天賦。老闆退休後就回到美濃開了這家餐館。幾個月前他找到了一份在大陸的工作,不想讓太太過於勞累,才有收攤的打算。他們夫婦很有人情味,看著鄰居夫婦的眼神,好像看自己的女兒ㄧ樣。老闆的兩位公子我們都見過,是個開朗充滿活力的年輕人。我對這種最後一天總是感傷的,算是躲在一旁偷偷觀察暗自流淚的那一種。當然世界上最好的肉骨茶就在馬六甲,聽說肉骨茶的發源地巴生的也不錯,新加坡屬於另一種,其他能吃到的肉骨茶就算是望梅止渴罷了。不過中壇的肉骨茶很有家常味,雖然老闆娘並不喜歡這樣的說法。不過老闆娘告訴我們肉骨茶的由來已經不清楚了,必須使用很多的蒜和適當的薑,最後當歸很重要。意思大概就是肉骨湯加上中藥包的意思。我問到從馬來西亞帶回來的肉骨茶包實在離譜的很,老闆娘卻說有很多不同的品牌,有時候他們在馬來西亞沒時間煮,也是用這種茶包來煮肉骨茶的。最後老闆娘希望將來能夠在美濃開一間田園餐廳,看來展現手藝真是她莫大的興趣。來日我們也希望能夠介紹並親眼目睹那時開幕的盛況。

中壇馬來西亞肉骨茶餐館



肉骨茶

芋頭扣肉

薑蔥滑肉

客家小炒

蒜苗鮭魚片

義大利麵


老闆一家與鄰居夫婦合影留念

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

屏東滿州敬聖亭

2008年因為拍攝新聞局高畫質節目,為了尋找分佈在台灣最南端的平埔族人,數次進出滿州鄉。這裡的故事遠比海角七號更動人真實,希望有機會讓更多的人知道更深刻豐富的滿州地區。2012年的4月13日,因為要來看看滿州鄉敬聖亭的修復狀況,又從美濃開車過來,離上次來的時間已經有2年了。滿州鄉的敬聖亭從恆春轉縣道200之後,繼續前行12公里,就在縣道的右手邊。離滿州鄉公所還有2公里路程。2007年12月26日因為恆春大地震,造成中層的磚塊破損、牆面裂開,經過了蠻久的發包施做,總算是快要完工了。
客家人大概是在清朝雍正年間就到達了滿州做生意,這座敬聖亭建於1904年。1998年重修的碑文上寫道:敬聖亭是三層六角紅磚建築,高約四公尺。為了便於鄉民過來焚紙敬神,於是在旁邊興建了一座涼亭。另外根據鄉公所的資料,這座敬聖亭興建的原由說法有兩種:其一是滿州村與里德村經常互鬥,於是就在兩村中間蓋了這座亭,做為鎮壓之用。另一個說法是風水說,說是日本的警察田尾先生害怕滿州村的猴山與龍山相連,導致地靈人傑管理困難,所以興建了敬字亭,爐口焚燒正好阻斷兩山,導致了日後里德村的沒落。不過這兩種說法都和客家人的生活習慣不同。其實滿州恆春、車城一帶,有不少的客家人。以統埔村為例,村中的老人都還記得以前小的時候,閩客械鬥時,互相丟擲石頭的情形。據說滿州的敬聖亭蓋好了之後,當地的老人家就一直沿街撿拾字紙,不辭辛勞的到這裡焚燒。客家人認為有字跡的紙張都具神格,經過焚燒重返天界,或是紙張順水流向江河,像是回到天神的懷抱中。
修建歷史古蹟總是遇到要怎麼個修法的問題,爭議點就是到底是要修舊如舊還是要修舊如新。這種問題應該是要問古蹟建築專家,我個人的看法其實很簡單:如果你有本事可以修舊如舊,那就修舊就是;如果沒有舊材料和技法,也不必勉強要修成原來的樣式。也許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天堂之門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,光修這座門的一小片銅雕,就有資格可以拿一個博士。看看我們是怎麼個修復的,也許深入的了解,寫成論文一篇,也有個碩士可拿。
滿州敬聖亭入口


滿州敬聖亭

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

彰化福興穀倉

自從知道了鹿港的鄭興珍餅舖之後,一有機會來到南投彰化一帶,就一定會繞過去買些糕點。2012年3月23日,也是因為去一趟彰化埤頭鄉的明道大學,又再去了鹿港一趟。買完東西就要趕回美濃繼續工作。正巧經過福興穀倉,因為太太以前來過,也想帶我過來看看。自從住到農村以後,對有關農村的事情也感到興趣。最近太太還說,要我去上一些課,學習如何在鄉村生活,我覺得這應該是今年的太座格言十大名言的第一名。以前經過拓寬的中山高中部路段,對新設的指標指向福興這個地方一直不解,這麼多年後才知道原來就是在鹿港邊。根據福興穀倉導覽的小冊子上說,清康熙時期八堡圳完工,鹿港又成為重要的商港,移民於是從泉州和廈門過來福興開墾。到了日治時期灌溉系統建立,稻米產量大增,於是各地農會相繼成立。目前福興穀倉的三棟主要建築物,最早的日治時期興建的穀倉碾米機房採用Roof Window設計,顧名思義就是在屋頂上開個窗戶閣樓,因為Roof接近上海話的老虎,於是這種屋頂開窗形式就被稱作「老虎窗」,完成於昭和10年的1935年。2003年重新維修之後,被登錄為歷史建物。以前穀物是用人力堆放的方式,到了1970年代農機具開始發展的情況下,於是採用了斗箕式升降機和樑上輸送帶,將穀物倒入各個倉儲空間。需要碾米的時候,再由中央輸送帶送到三層樓的碾米機房。1953年成立了彰化縣福興鄉農會,所以這個區域有農會的辦公區和一棟大型的三連棟倉庫,這是光復後的建築物,現在則是以辦展覽為主。日治時期剩下的穀倉已經不多了,福興穀倉算是難得的資產。
福興穀倉三連棟倉庫

福興穀倉老虎窗

老虎窗廊道

斗箕式升降機

樑上輸送帶

儲穀倉

庫房


中央輸送帶

碾米機房